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马尔科姆•库克/文

最近的东亚论坛刊登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贾庆国教授的博文,其中他提到了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关于“亚太共同体”的倡议。这篇文章表明,中国在东亚的崛起及其在亚洲更广泛的领导力,是澳大利亚面临的一个挑战。

每个国家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世界划分为不同区域,并相应的参与国际事务。相比其他国家,大国对区域性机构有更大的影响力,可以使这些机构与他们的区域划分相匹配。幸运的是,澳大利亚和战后日本的领导人一直都认为“亚太地区”这一地理概念包含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东南亚。同时,美国也对这一看法也表示认同。

去年5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将太平洋称为“内海”,这与陆克文提出的“亚太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演讲中,福田康夫还提到美日同盟符合亚太地区的集体利益。自然,大多数在堪培拉的人会认同这一区域定义。并且,他们认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这三国的同盟,也有类似的效果。

贾教授这篇颇有见地的文章对“同盟”的观点表示质疑,并且提出“亚太共同体”是否会在将来取代“美日”和“澳新美”这两个同盟。因为这些同盟都是从个别国家的利益出发,不但没有促进地区的合作,反而增加了区域隔阂。不过,我并不认为“亚太共同体”的倡议者是想以此来取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联盟。

大多数中国的评论员认为,美国的同盟体系导致了区域的分裂。在他们心中,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是分开的,澳大利亚属于太平洋地区,中国属于亚洲地区。贾教授的文章反映了中国的这一心态,他认为澳大利亚属于南太平洋地区(人民银行南太平洋代表处恰好位于悉尼的罗威研究所所在地附近)。

贾教授称,如果“亚太共同体”包括澳大利亚,那么南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其他国家也应该包含在内。如果“亚太共同体”包括印度,那么它也需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因为他们也都是亚洲国家。但是澳大利亚倡议的“亚太共同体”并不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印度也只是最近才加入进来。甚至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应该邀请印度加入,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亚太地区(或是狭义的东亚地区,又或严格地理意义上的亚洲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使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各种努力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1989年,主要大国和相关国家还对澳大利亚的“亚太观”表示认可,并且支持亚太经合作组织的成立。但20年后,已时过境迁。

作者马尔科姆•库克(Malcolm Cook)为澳大利亚罗威研究所东亚研究部主任

(本文的英文原文见罗威研究所的博客www.lowyinterpreter.org

话题:



0

推荐

罗威专栏

罗威专栏

3篇文章 14年前更新

澳大利亚罗威研究所(Lowy)专栏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3篇
  • 文章归档
2009年 3篇